百岁老妪话沧桑 掏空口袋要修桥

发布时间:2023-01-19 15:49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罗寒 浏览量:483
字体:

 “一元、两元、十元、二十元、一百元……一共408元,詹秋莲老人掏空了自己的口袋,“只有这么多钱。”儿子贺国良在旁边说,听说栗山河修大桥,老人在家里天天念叨要捐款。

詹秋莲老人(左)将钱交到志愿者张许娥手中

据悉,詹秋莲老人今年103岁,虽然年逾百岁,但是老人耳聪目明,还能穿针引线、打擂茶。可不巧的是,这几天老是咳嗽,打不起精神,不想离开卧室,儿媳妇怀疑老人被感染了新冠病毒。虽然精神不佳,但是听说家里来了客人,是修桥募捐的,老人仍然坚持与客人见面。老人说,自己出生在鲊埠宝盖头村,20岁时嫁到栗山河熊家龙村(现在属栗山河村)。熊家龙村是一个小地名,离资江不到一公里,在这里,老人一共生过八个子女,6个儿子、2个女儿,2个女儿先后夭折,6个儿子,过继了一个、入赘一个,最小的在外地,身边留下了一个老三。老二贺国良今年75岁,1971年退伍后安排在桃江冶炼厂工作,一直到退休,一直住在冶金厂家属区。大儿子病逝多年,她就靠老二老三照顾。我们前去采访时,她就住在老二家。

谈起过往家事,老人和二儿子二媳妇满腹心酸。1951年,第一个女儿三岁了,长得活泼可爱,因为第一个是儿子,又添了这个宝贝女儿,两老视若掌上明珠。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女儿突发疾病,上呕下泻,父亲抱着女儿到处求医,村医、卫生院跑遍了,找不出病症。亲友提醒去县城大医院,结果,在河边等船过河时,女儿就死在父亲的怀抱里。儿子儿媳妇也接连不断说起了这类故事,因为缺少一座桥,家里的亲人、不少乡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97年,家住桃江县城的二媳妇得到消息,母亲病危,急于想见她一面。和丈夫急匆匆赶到大栗港五羊坪渡口时,天还没亮。两口子在河边等渡船,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等到天亮过河赶到家时,母亲已咽下最后一口气。谈起这件事情,二媳妇痛悔不已。

我们问,老母亲要捐款建桥,儿子儿媳妇怎么看?儿子儿媳妇不约而同表示全力支持。二儿子还表示,除了老母亲捐款外,他也会捐款,最少捐一个月退休金。二媳妇是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没有工作、没有固定收入,但还是全力支持丈夫的决定。

告别百岁老人,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还夹带着丝丝雪花。我和同行的张许娥大姐有点担心老人的身体。远在惠州的詹显姣女士也通过微信说,衷心祝福老人能够多活几年,争取看到大桥建成。到时,就是抬也要抬着老人到桥上走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