鲊埠回族乡巧用“屋场会” 勾画乡村治理“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2-08-24 17:17 信息来源:鲊埠回族乡 作者:郑雪峰 浏览量:435
字体:

7月份以来,把国家大事、家乡新事、邻里小事融合起来的屋场会,成了鲊埠回族乡各村(社区)居民生活中一件有滋有味的事情。

“最近气温比较高,有些细伢子又忍不住想到河里、池塘里去玩水了,大家一定要看紧了,现在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一定不要忽视。在外边回来、散步的时候也留个心眼,关注下近边的水域,如果发现有贪玩的小孩,及时喊回去。”在鲊埠社区的屋场会上,村党总支书记吴彩玲语重心长地对在场的村民们说道。气温升高,下河游泳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临近资江,鲊埠社区是防溺水的重点区域,因此,鲊埠社区正用一场场“屋场会”打通宣传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像鲊埠社区这样的屋场会,在鲊埠可谓是随处可见。在颜溪村,党总支书记詹学军正拿着最美农户的评选名单,选取代表向农户传授搞好庭院卫生的经验,同时就近期的垃圾收费机制运行,防溺水等工作向农户做政策宣传,征求群众意见。

 

“不要贪小便宜,不轻信陌生的电话和信息,不把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卡、银行卡透露给别人,不要给陌生人转账,遇到问题要及时报案。”陶公庙村村支书张会宇拿着反电诈宣传手册,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当前反电诈工作的严峻形势,并用实际案例向群众讲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段、作案方式和特点,反复提醒群众要积极学习反电诈知识,提高自身防范能力,同时手把手指导尚未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的群众,下载安装并进行实名认证。

 

在车门塅村,村民们围坐在屋场旁,一起讲政策、拉家常、听实情、议事情,用“土话俚语”畅谈着村里变化,通过前期的几场屋场会,全村各网格掀起了人居环境志愿服务的热潮。

在南京湾村,村民们积极为美丽乡村建设、反电诈、人居环境整治、防溺水、平安建设等工作建言献策。村支书李惠和,详细介绍了“金融管家”的服务机制和工作目标,嘱咐大家利用好金融管家这个平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家在你来我往中知根底,你问我答中谋发展。

 

“骑电动车上下班要注意哪些问题?”“不酒后驾驶,戴好头盔……”在江家坝村的屋场会上,村委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组织村民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大家围绕交通顽瘴痼疾主题踊跃发言,建言献策,会场气氛十分活跃。

 

在军功嘴村,村民们正就“公德·爱心积分制”和农村卫生收费制,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会村民一致认为,村上收取的农村卫生费用,符合当前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需要,只要公开、公正、公平使用,大家完全认同;在村部开设“公德·爱心积分”超市,采用乡村治理的“公德·爱心积分制”管理机制的提议一致通过。

 

在大水田村,村支部书记李海鹏宣讲了养老诈骗、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防溺水和建房申请等政策,消除政策盲点,解决群众诉求;对在日常走访中收集汇总的有关问题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详细答复,并认真听取群众心声和收集相关建议。屋声会上,大家还共同探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

在花园台村,村民们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乡村两级干部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答疑解惑中拉近了干群关系。

 

小屋场,大阵地。该乡以“屋场会”为载体,以村组屋场为主阵地,以乡村干部为主力量,在全乡9个村(社区)进行政策宣讲,宣讲内容涉及疫情防控、美丽屋场建设、安全生产、交通顽瘴痼疾、人居环境整治、反电信诈骗……话题虽多,但以“面对面”代替“键对键”,了解群众的诉求,解决群众的困难,更接地气,更暖人心。目前,全乡已开展各类屋场会45余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群众通过屋场会实现了有事通个气,没事唠家常,遇事出点子。

近年来,鲊埠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流程上了墙,服务过程留了痕,有的村还建起了现代化的指挥平台,大屏幕进村,智能应用普及……但要想真正了解群众的诉求,解决群众的困难,必须推动各方面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心贴心的沟通上下功夫,在点对点的服务上花力气。鲊埠回族乡通过“屋场会”构筑了“群众说事、屋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屋场会”以小切口疏通了基层治理的一系列难点、堵点、痛点,奏响的是乡村治理的“合唱乐章”,勾画乡村治理的“同心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