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让“非遗”不“遗”

发布时间:2022-12-14 15:56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依诺 李丹 浏览量:1040
字体: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最为宝贵的财富,经过长期的积淀,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深深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郁竹技术

12月13日上午,位于桃花江镇大华村的大郁竹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该公司负责人周友邦正带着工人们紧锣密鼓地进行竹产品加工。其公司生产的“桃花江大郁竹艺”系列产品,在2017年被列入益阳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友邦介绍,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手工艺逐渐被机器取代,但老一辈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被遗弃。为了提高传统大郁家居产品在现代市场中的占有率,近年来,他一直在寻求创新,尝试开发的竹制灯饰等日常用品,在2019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上深得各界人士的青睐。

周友邦制作竹产品

周友邦作为市级非遗大郁竹艺传承人,谈及“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时,他说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走好生产性保护道路,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产生活的连接点,不断创新,推进非遗资源市场化,让‘非遗’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焕发新活力。”

走进桃江县剪纸协会展览室,可以看到多幅精美别致的剪纸艺术作品。今年73岁的莫雪芬是一名退休老干部,更是一名剪纸爱好者,13岁开始就和母亲学习剪纸,至今已有60个年头了。

莫雪芬教记者剪纸

“剪纸是十大国粹之一,我现在免费教学生,希望能够更好地将剪纸这门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桃花江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莫雪芬说。

桃花江剪纸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桃江县剪纸协会更是在2021年被市教育局授予“非遗传承基地”称号。据桃江县剪纸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彭惠纯介绍,现在群众对剪纸的热情越来越高,学习剪纸的人也越来越多,协会也经常开展多形式的剪纸交流活动,学习剪纸不仅能够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同时还能产生经济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