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降暴雨,他们彻夜守卫一方平安

抢险现场 李胜利 摄
6月2日晚,桃江出现强降雨过程,至6月3日上午8时,三堂街镇降水量超过了321.6毫米。面对汛情,三堂街镇立即启动预警和应急响应,按照定人、定岗、定时、定责要求,积极部署、开展防汛救灾工作,200余名党员坚守在29处重点山塘和小型水库,连夜转移441处群众1576人,处置山体滑坡45处,全力以赴确保了全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户不漏、一个不落”
快速转移处在危险地段的群众
6月3日,在三堂街镇龙牙坪村的一处地质灾害点,村支书龙健于带领村干部在地质灾害点巡逻,和附近村民交流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6月2日晚,这里共转移了8户25名群众。
网格员张迈祥家在地质灾害点脚下,村干部在他家地坪里悬挂了一口铜锣。暴雨时段每隔十分钟,张迈祥便敲一次锣,提醒附近群众不得经过该路段。“我们听到了敲锣声,就明白要迅速转移,大家都非常配合。”附近的村民张迈春告诉记者,村里曾多次以锣声为转移信号进行过演练。第一声锣声响起,他便和妻子转移到了亲戚家,同时村干部迅速到了现场。
当晚10时,牛郎村一处山塘的水已漫过堤面,附近村民需紧急撤离,镇干部杨娇一边通知村干部,一边挨家挨户上门劝离村民。住在山塘脚下的是一对七旬老夫妇,因不习惯半夜住在别人家,趁大家不注意悄悄返回了家中。晚上11时杨娇再次巡逻时发现了老人,了解老人的顾虑后,亲自把老人护送到群众家里,嘱咐群众、组长照顾老人,确保他们的安全。
防汛二级响应启动后,三堂街镇全员待命、闻令即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各联系点领导、镇村干部按照包村(社区)原则,加强联系点灾情巡查、险情处置,组织发动党员、志愿者对全镇地质灾害点、切坡建房户、地势低洼点、临江建房户、资江沿线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户等五类村民进行转移,确保“一户不漏、一个不落”“应转尽转”。
“镇+村+技术员+守库员”四级人员值守保障山塘水库安全
6月3日,在王母村,镇长史壮贤打着赤脚踩着泥泞的山路来到了六斗村山塘,了解山塘险情处置的情况。现场,村干部正在指挥村民对外坡砍青扫障,堤面铺好了彩色条纹布。
“今天凌晨两点多,积雨量急剧增加,山塘的水距离泄洪道仅1.5米,值守人员对溢洪道的杂草进行了清理,保证溢洪道畅通。”镇干部熊杰告诉记者,为确保水闸畅通,半夜村支部书记高华亏跳进水塘里打捞堵塞水闸的杂草。
三堂街镇有山塘水库29处,按照“镇+村+技术员+守库员”四级人员值守的模式,三堂街镇迅速对所有水库开展了巡查、排查、预警等应急准备,督促巡查责任人履职尽责,24小时驻坝值守,加密巡查频次,加强安全监测,全力做好山塘水库高水位运行期间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网格群、微信工作群、“村村响”广播干部+党员+群众联手应急处险
一夜未睡的胡家坳村支书张腊英看到微信工作群里有村民对自己说辛苦了时,欣慰地笑了。在过去的20多个小时里,张腊英和村干部分8个不同的方向值守在村里。
清晨6时,张腊英在乌崔公路乌旗山小学路段发现了一起山体滑坡,倒塌的山土和树木已阻断了交通,部分树枝压在了一根电线上。乌崔公路是省道319和国道319的连接路段,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张腊英将情况告诉辅警贺龙华和会计张世丰,数分钟后,他们带着党员张献兵、张献忠,群众张胜利、电工胡许初赶到现场,断电、清理树枝、铲除泥土,在县应急救援队的协助下,疏通了这处山体滑坡。
同时,三堂街镇充分发挥网格群、微信工作群、“村村响”广播的作用,向群众发布汛情实况、防汛预警信息及防汛知识,不少党员、热心群众纷纷加入应急处险队伍中,和镇村两级干部联手,处置突发情况。截至6月3日晚9时,全镇所有通村干道均已恢复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