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江新闻 > 桃江要闻
桃江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带动竹笋产业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2-03-07 08:39 信息来源:桃江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袁静 浏览量: 【字体:

3月7日,位于桃江县马迹塘镇的竹缘林科开发公司的员工正忙着从公司冷库里提取竹笋产品装车,准备发往外地和长沙的旗舰店销售。同时,整理和腾出库容,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春笋采收高峰期。

桃江县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全县竹林面积达115万亩,居全国第三,湖南第一。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92年视察桃江时,曾亲笔题词“楠竹之乡”。

图为马迹塘镇益阳仑村亿阳仑食品公司竹笋产品出冷库外销 (袁静 摄)

竹子多,自然竹笋就多。2021年4月,《网易新闻》上一则《女教师宿舍水泥地裂缝长4米高竹笋:希望网友出主意怎么处理》的报道曾火遍全网,让公众对桃江竹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困局:“山珍”难以走出青山竹海

到过桃江的人都知道,在这里目之所及,房前屋后、山山岭岭、平地丘陵之间,处处修竹繁茂,竹影婆娑。每年春上,雨后的春笋更是层出不穷,成为桃江人喜爱的美食。鲜嫩、爽口的竹笋还是桃江人待客的“山珍”,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副主席张震将军品尝过桃江竹笋后,欣然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桃江二者有,游人皆满足”的诗句。

走进桃江县著名风景区“桃江竹海”里的竹博物馆,你会发现,在桃江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对竹子的利用已经发挥到了极致。然而,漫山遍野的竹笋,却没有给桃江人带来多少“真金白银”。

这是为什么呢?

竹乡的人都知道,笋子生长快、易老化,放24小时就会有60%的笋体木质化,不能食用。不耐储存难保鲜,是桃江竹笋难以商品化、产业化的瓶颈。

变局:打通“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

事实上,生鲜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有史以来都难走通,产销距离、季节变化、运输损耗、保鲜手段、储存技术等等,成为了制约农产品向商品转化的“多道坎”。几千年了,不少的农民都难以越过这一道又一道的坎。

变化发生在2020年。这年4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建设项目聚焦“产地”、深入“田间”,从16个省(区、市)的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脱贫地区开始,逐步覆盖到全国各地。

“桃江县抓住了这个大好政策机遇。”分管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的桃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卫红说。

图为省专家验收组对桃江县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实地验收 (袁静 摄)

位于桃江县灰山港镇的裕林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家庭农场从事竹笋加工。经过6年的发展,如今拥有一家合作社和800多亩笋竹两用林基地。2020年,公司收购、加工了近6万斤干笋。年底,利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建起了面积100立方米的冷库,使干笋的仓储成本大大降低,产品质量迅速提升。“建了这个产地冷藏保鲜库,真正解决了我们合作社原来干笋自然储存时经常发生的霉变和自然碳化等难题,降低了我社长期租用外地冷库产生的仓储成本和运费,使我社的成品和半成品不再受天气影响而变质。”陈小军内心充满了感激。

马迹塘镇是桃江县竹笋的主产区,在春笋收获季节,上山挖笋是当地农民的一条“财路”。2018年前后,马迹塘镇的村民们经常能从竹山上挖下来400多万斤春笋,但镇区企业每天的初加工能力只有不到350万斤,由于冷库建设跟不上,“多出来”的春笋就没有企业收购了,村民们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春笋长成了竹子。

新局:冷库建设带“火”了竹笋产业发展

2021年春笋采收季,地处马迹塘镇的桃江县世林竹笋生产合作社投资335万元建了机械冷库,库容达4500吨,县农业农村局用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补贴了30%。当时,“春笋敞开收购,有好多要好多”的消息迅速传开。一时间,马迹塘镇的村民们纷纷上山“挖宝”。3月中旬到4月中旬那段时间,当地村民一天就能上山挖到三四百斤春笋,按1.5元/斤的收购价计算,每天的收入就能达到600元左右。2021年4月16日,《人民网》上一条《湖南11岁男孩两天挖笋800多斤 卖笋钱交给父亲补贴家用》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随后,与小男孩同村的马迹塘镇南山村83岁高龄的刘学云3天时间轻轻松松挖了400斤肉笋(去壳)的事迹又传遍了全县。这一老一少挖笋赚钱的故事, 一时传为美谈。

图为农业农村部调研组在桃江县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调研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 (袁静 摄)

随着冷藏保鲜“瓶颈”的逐步突破,马迹塘镇的竹笋产业也跟春笋“同步”进入了春天。全镇竹笋精加工企业发展到5个,半成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4个,有笋榨326个,精加工生产线10条,年加工能力5000万斤剥壳笋。2021年春笋开始收购后,马迹塘镇在竹笋收购及初加工岗位安排近800人就业,日均工资达200元每人。家住大山深处亿阳仑村的贫困户刘满余,自有笋竹基地30亩,2021年向本村亿阳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送鲜笋11000斤,收入12000元。已脱贫出列的刘满余,真正过上了“满满有余”的生活。据了解,2021年马迹塘镇惊石农业、竹缘林科、民食、亿阳仑等34家竹笋加工厂收购肉笋突破6000万斤,按1.1元每斤的均价来算,就为当地笋农带来6600万元的收入。

图为桃江县先天智慧农业公司已建成投用的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袁静 摄)

2020、2021年,桃江县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33万元,对新建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按照不超过冷藏保鲜设施总造价30%且单个主体补贴规模不高于100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坚持“农有、农用、农享”的原则,撬动实施主体自筹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入4428万元开展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全县建成冷库57座,净库容约2万立方米,可储存鲜活农产品40000吨,形成了覆盖全县乡镇的冷藏保鲜设施网络,延长了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鲜保质时长,进一步降低了农产品损耗和物流成本。从源头上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两年来累计帮助笋农增收2.17亿元。

曾卫红介绍:“桃江县2021的项目补贴资金增加到308万,项目实施主体数达到了25家。像竹笋这样冷藏保鲜要求高的特色产业,没有冷库规模还真上不去。”截至目前,桃江县已有高稳产毛竹笋用林基地30万亩,笋竹企业300余家,2021年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正在桃江被不断地刷新。

(二审:李 丹   监审:卢 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