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序
发布时间:2019-12-10 10:13 信息来源:桃江县人民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桃江县扶贫办供稿)放眼历史长河,消除绝对贫困这等大事,一定值得大书特书。由于职业缘故,我的案头堆满扶贫题材的书籍、材料。这些每天还会如雪花般飘来。可是能够读到一些让人从感官到思想产生深刻撞击的扶贫作品,我仍孜孜以求。2019年10月10日,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胡喜明将《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呈现到我的眼前。捧回去细读,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物,抓着我的眼球,激荡着我的心灵。一口气读完时,已度过一个不眠之夜。读罢《代后记》,不禁拍案咏叹:精彩,好书,应该引起关注!

这部扶贫日记,缘何对我有着如此“魔力”?好奇心驱使我打探起作者来,胡喜明告诉我:作者朱明星,20世纪80年代湖南师大中文系的高材生,经历十分丰富,今年初受命担任莫应丰故乡大华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他边工作边写扶贫日记,在全县驻村工作群交流后越传越广,连县委书记都关注还赞美,现在已是我们桃江真正的“扶贫明星”。他的扶贫日记别开生面,张力暗伏,引人入胜,有画面感,有通透感,故事性强。原来,他就是我所寻找的“扶贫队伍里最懂写作的,笔杆子队伍里最懂扶贫的”。

掩卷而思,我认为这部扶贫日记有这么三个特点:

第一,情感真切动人。作者从“意外受命”讲起,真实记录了一个扶贫工作队长的履职经历、切身体验、心路历程。用作者自己的话讲,“驻村驻心”“梦里也在呼唤着贫困户主的名字”。你看,字里行间是来自骨髓里的深情告白。因为“我诗写我心”,所以可信;因为情真意切,所以感人!

第二,形象具体生动。作者通过故事化讲述、情景化表达、白描式抒写,叙述扶贫工作遇到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纠缠、冲突,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之路的挑战和艰辛,充分展示了基层扶贫干部的担当和奉献。这部扶贫日记呈现的人物,个个鲜活而又丰满。有“每天像打了鸡血”的村委主任何长春,有“分类帮扶带动42户贫困户脱贫”的致富带头人“辉哥”,有身残志坚的“曰耄”,有“乡村治理高手”汪翔,有“每天用宣传喇叭喊出太阳来”的清洁员,还有联点单位领导和结对帮扶人的“英雄群雕”……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注定会有一些“典型”留存史册,沉淀为精准扶贫的“时代记忆”。这里面,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扶贫故事。“第一懒鬼”,后来转变成了乐意精心服侍临终五保老人的“守夜人”;“游手好闲”的单身汉,转变成了开发竹笋两用林的“先锋”;“灿明癫子”,通过“斗智斗勇”转变成了自主脱贫的“示范户”……这些故事耐人寻味。这部扶贫日记,语言朴实,清亮鲜澄,像串串珍珠。比如,“责任压得心头也似那弯弯的山道”;“只要盯,铁石也可变心”;“眼前仿佛有一道彩虹横亘,正是架在帮扶者与被帮扶者心灵上的桥梁”……类似的句子,每篇都有。原来,扶贫日记也可以写得这般富有诗意,富有感染力!

第三,独运匠心地诠释要义。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的内核精髓,是扶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是新时代扶贫工作最鲜明的特征。读这部日记,可以读到他们如何号准“贫脉”的做法、斩断“贫根”的实招、“因村因户”施策的技巧,可以读到他们“生态扶贫”的理念、“硬汉”解开冥顽“懒汉”心结的柔情、“深度贫困人群”的脱贫密码,还可以读到他们开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清零的扎实行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工作机制以及“驼背竹乡”向美丽乡村嬗变的蓝图和愿景。即便最让“扶贫人”困惑的“两个不足”(产业扶贫、内生动力)难题如何破解,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合理的答案。所有这些,不都是在生动诠释精准扶贫的要义吗?我想,无论是脱贫攻坚的实践者,还是脱贫攻坚的参与者、见证者,都可以从中受到一些深刻的启迪。或许,这就是这部扶贫日记出版的价值所在。

写下上面这些磕磕绊绊的文字时,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没有为人作序的资格,而内心依然沸腾着读这部日记生发出来的欢乐和赞赏。

作为一名读者,我也许并没有读懂作者,更没有读懂这部来自脱贫攻坚火线还散发着“硝烟味”的扶贫日记。那么,就把空间留给更多的读者吧!

是为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县扶贫办
审核: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