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优秀调研报告选编系列(六)】我县竹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县政协 李质彬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深入调研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据县委统一部署,从9月到10月中旬,我和县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县政协副主席黄平就全县竹产业发展情况重点调研了县经开区、桃花江镇、石牛江镇、马迹塘镇、鸬鹚渡镇、武潭镇、修山镇及湖南桃花江实业有限公司、桃江万维竹业有限公司、嵩辉生物科技公司、马武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修山镇康家村竹编制加工合作社等重点乡镇和竹产业企业、园区,基本达到了摸实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115万亩竹林,立竹总量2.16亿株,年产竹材3000万根,竹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全省首位,是湖南省“千亿竹产业工程”核心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竹产业百亿发展目标,出台了《关于支持竹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下简称“竹八条”)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大对竹产业扶持力度,浓厚竹产业发展氛围,竹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18年实现产值83.49亿元,竹产业已成为了我县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突出问题
(一)竹林资源品质低。我县的竹林大都处在山区,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农村劳动力缺乏等诸多因素,轻培管重采伐,竹林资源绝大多数靠自然生长,部分竹林出现了竹子越长越小,品质越来越低的现象。近年来,我县虽在丰产竹林培育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于115万亩竹林来说仅算起了步,导致很多竹加工企业宁愿选择外来优质资源,而县内的优质竹资源供不应求。(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县竹加工企业虽多,但规模企业偏少,竹产业的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加工的产品以竹集成材、竹胶板、竹凉席、竹筷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导致竹子的利用率不高。企业规模小,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很少有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引进,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三)服务发展不到位。近年来,虽每年安排了300公里的竹林道建设,但补助仅5000元一公里,山区的竹林道建设标准低,无法满足竹林培育肥料和竹林采伐运输的需要。林区的病虫害防治和防火等基础设施落后,也影响了竹林资源的培育和健康发展。规模以下竹加工企业没有聚集发展的平台,也没有能支撑产业发展的专业综合集贸市场和交易市场,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四)政策落实有差距。部分竹加工企业因国土、固定资产、环保等手续不完善,企业到银行融资难,民间融资数额有限,且增加了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后期研发、技术升级等方面严重缺少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困难。桃花江竹材科技作为全县竹产业的龙头企业,在二、三期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经多次协调,直至最近县委书记组织专题办公会议才得以推进落实。“竹八条”中建设“桃江竹艺街”、支持重点乡镇筹建初级加工集中区等措施落实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整改意见
(一)加大资源培育力度,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丰产林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竹资源培育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以县内三个国有林场为主体建立大面积丰产竹林基地,不断提高竹资源产出质量。以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科研机构为技术后盾,扩大竹林定向培育基地,特别是扩大笋材两用林基地面积,逐步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大胆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推进竹资源培育社会化和市场化,以培育大户、业主、龙头企业为重点,农户参与相结合,积极引导和鼓励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推行“加工企业建基地、业主大户建基地、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建基地”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竹农从分散经营走向联合经营,走集约化经营之路。(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做强龙头企业。选择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进行扶持,鼓励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合股经营、强强联合等措施,按照“统一生产工艺、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的模式,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围绕竹集成材、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笋深加工等,加快实现企业改制、资产重组,聚集力量,加快打造产业航母。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高等院校协作,建立起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研究机构和乡镇试验示范基地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加大研发力度。在做好传统产品的同时,注重科研投入、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结合竹子的特性,重点向建筑装修、家居产品、钢板替代品等方面衍生。同时加大发展精品竹筷、屏风、竹扇、竹艺术品、代燃材料等其他产品,丰富产品线,突出地方特质。延长产业链条。探索“市场+工厂+科研机构”的产品开发体系,积极拓展竹产业领域,不断延长产业链,使竹产业资源利用在产业发展中达到最优配置。促进产业融合。对笋用林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全域旅游开发,竹笋加工要结合笋产品的品牌创建,依托得天独厚的竹林资源优势,逐步将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竹笋食品生产加工、竹材加工和竹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 (三)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落实配套措施,主动做好科学指导和全面服务工作,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施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着力营造全县支持竹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竹产业健康发展。从资源培育、产品开发、市场建设、产业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我县竹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竹林间运输道路以及蓄水池、输水管道、喷滴灌设备等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实施科技下乡入户工程,通过课堂讲座、现场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丰富竹农的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广大竹农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操作、靠得住的农村适用技术骨干队伍,提高资源的产出和利用水平。(四)落细落实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动力。积极推进“竹八条”的落地生根,对照“竹八条”对企业给予经济奖励。大力加强平台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竹产业的招商引资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在出口退税、技术交流、商贸洽谈等方面提供优惠或便利,支持企业发展。在林政管理、市场信息、人才技术引进、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强服务,统筹安排天保、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水保、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重点用于支持竹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吸纳利用周边地区资源,致力打造中南五省竹材聚集“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