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情 > 文化 > 民风民俗
凤凰山里凤凰阁
--湮没的桃江文明之七
发布时间:2018-07-20 17:40 信息来源:县史志档案局 作者:刘万能 浏览量: 【字体:

  在桃花江与资江汇合处,有座山叫凤凰山,这里曾经是益阳县政府和桃江县政府所在地。凤凰山附近有个地方叫五家嘴,是今天桃花江一桥沿河往张家码头走拐弯处的那一带,这里住着徐、邓、曾、何、袁五姓。他们都称自家的祖先为"圣",依次为一至五圣。邓氏家谱记载:"凤凰二圣公王,即楚三闾大夫……光争日月,护国佑民,为我邓氏祖神。"三闾大夫就是屈原。他是邓家的祖神,也是五家共认的祖神。他们称屈原为"凤凰神",一姓建一座凤凰庙,祭祀凤凰神。同治《益阳县志》卷二十四《尚徵志》"古迹"载:"天问台在八里凤皇山,一名凤皇台,相传屈原作《天问》处。旧有庙曰凤皇庙,祀原与夫人洎(即"及")其三子,俗称凤皇神。""凤皇"即"凤凰"。屈原常以鸾鸟凤凰比喻贤人君子,人们则以凤凰比况屈原,称为凤凰神。屈原的夫人,姓甚名谁,何方人士,于史无征。北宋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引《襄阳风俗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品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这也只是一个关于粽子来历的美丽传说。同样,屈原的子女,也说法各异,难以确考,邓氏家谱的"三子"说仅为其一。
  五家嘴的曾氏,其55代怀琛公,明朝初年迁益阳。他有8个儿子,第七子应森迁桃谷山,成为桃花江曾氏的发派祖。明朝年间,曾氏在凤凰山修建凤凰阁,作为曾氏祭祀凤凰三圣和四代祖如洪公的祠堂。凤凰阁位置在现在的凤凰山老县委大院内,南和天问阁相望,北同跃龙塔比邻。阁为木建构,五间二楼。1954年,因为修县政府大礼堂而拆毁,现仅有遗址可寻。值得庆幸的是,昔日凤凰阁虽不复存在,但有一篇记载其风采的美文留存史册,这就是曾运乾的《凤凰阁记》。

  

  曾运乾(1884~1945),字星笠,牛潭河横木村人,民国时期的著名教授、学者、古音韵学家。1942年,曾运乾回乡主持续修曾氏五修支谱,居住年余。1943年夏天,挥笔写下了近1300字的《凤凰阁记》。
  全文十段。第一段,连用两个典故,说明地因人而闻名于世。第二段,介绍益阳(桃江)是屈原曾经走过的地方。第三段举出花园洞和钓鱼台为证,写桃江是屈原流放时住过的。第四段,叙述屈原处此山水美景之间,感慨万端,因此写下《天问》名篇,从而交代建天问台的缘由。第五段,描写凤凰山周边的景色,揭示修建凤凰阁的缘由。第六段,记叙桃江人自古就有纪念屈原的习俗,曾氏为祭祀祖神而修建凤凰阁。第七段,交代本文写作的时间和缘由。第八段,描绘凤凰阁所见四季的美丽景色。第九段,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第十段,标明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发扬先贤先祖的孝和忠的精神。
  为祭祀凤凰神而建凤凰阁,屈原与桃江的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屈原在凤凰山写《天问》,在潭头湾垂钓,在花园洞种兰,此类传说流传久远而迄今没有定论。明清以来的史家,本土的文史专家,广搜博览,拿不出确证。如同治《益阳县志》卷二十四"古迹"介绍花园洞:"又南五里花园洞,林壑幽邃,石鼓数座,莫知所自。传为屈子读书处。""《一统志》:‘花园洞在县南七十里,相传屈原读书处。’""明朱《志》:‘益上流桃花江有凤皇庙,原作《天问》处。又土人相传,桃花江内花园洞,系原作《天问》处。’"史家虽上溯到明朝,可用的都是"传""相传""莫知所自""不为无据" 等词语,没有作出明确肯定的判断。曾运乾先生在文章中沿用了这些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列举了遗留千年的古迹文物,描绘了人文色彩浓重的风俗习惯,材料是很扎实的。用了两个"则",肯定桃江是屈原"经行之地""流寓之乡";而对于天问台,作为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用的则是"说者谓",没有轻易下断语。全文紧扣凤凰二字,突出屈原与桃江的历史渊源这一主线,把文物和传说糅合为一体,写得扎实而不浮泛,空灵而不板滞,从而给读者和学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本文的写景,能够抓住特点,突出特色。"窈然深藏"四字,描绘出凤凰山四围高山中间凹地的地形特征。"一院绿阴,当炎不夏",凤凰山古木参天,浓荫蔽日,至今犹然。"枕流则琴弦悦耳",潭头湾激流湍急,鸣声铿锵,如奏琴弦。这些都是实景的概括、提炼。第八段集中描写四季景色。秋季天高气爽,冬天水瘦山寒,春天花繁兰茂,夏天庄稼遍地,"四时之光景常新",特色尤为突出。"落木千山,云天万里;澄江一道,水月双清。"化用了宋代诗人黄庭坚《登快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句法和诗意。"岭际贞松,经冬弥茂;江头梅蕊,与雪俱芳。"山顶青松傲寒,江边梅花吐艳,使肃杀的冬天也充满生气。"杏桃蒸远近之霞,兰茝分湘沅之气。"春天遍地芳草,桃红杏白,霞蔚云蒸,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多竹生寒,更无暑令。垂杨匝岸,满布清阴。"即使在酷热难耐的夏季,竹林柳丛也使人心生凉意。桃花江四时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本文赞颂屈原"志洁行芳"和忠君爱国的高洁品德,抒发了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又饱含对古圣先贤的缅怀和悲輓;既有对圮湮古迹的哀叹,又满怀物是人非的悲凉;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味,又有对早逝朋辈的追思。"叹沧桑之善变,感兴废之靡常",多种情感交织在心中,萦环往复,低回深沉,抒情色彩特别浓烈,特别感人。
  全篇用骈偶体,以俪句为主,四字对偶句和"四六句"俯拾皆是,对仗工整,声律铿锵,音韵和谐。第二、第三段的结语,虽是散句,由于是两个"则"字句,构成了两个排比段,十分巧妙。      


                 
  附


  凤  凰  阁  记
  曾运乾


  盖闻游洙泗者,缅邹鲁之风①;过广武者,吊英雄之迹②。地顾不以人重哉?
  益阳地介湘沅,县分秦汉③。西驰浦溆,道接辰阳④;东下临泚,江通汨水⑤。则屈大夫经行之地也。
  县治西桃谷山者,北临泚水,旁带西溪⑥。望浮邱不一日而达,离县治六十里而遥。花洞春冥,金銮有墓屈女绣英墓⑦;钓矶水咽,岩濑留台⑧。则屈大夫流寓之乡也⑨。
  山腰建阁,窈然深藏⑩。四围茂木,经岁皆春;一院绿阴,当炎不夏?。枕流则琴弦悦耳,呵壁则鬼物惊心?。当江山繁会之区,动今古苍茫之感?。说者谓屈大夫作《天问》篇于此,后人因此筑天问台焉。
  循麓东行不数百步,是曰潭湾?。山则蜿蜒起伏于东南,水则荡漾渟滢于西北?。竹竿万个,如游渭上之村;江橘千头,不数武陵之宅?。梧桐生处,于彼朝阳;竹实累然,最宜阿阁?。盖屈赋取鸾皇以媲君子,后人即揭凤德以表忠贤?。飞阁流丹,翔鸾舞凤。祝庚桑于畏垒,不逮生前;祠贾傅于长沙,犹隆弈世?。是曰凤凰阁,则吾益西迁始祖祀神之宫也。
  唐虞世远,麟凤偕游;夏屋阴浓,帡幪斯托?。没而可祀于社,神有功德在民。祝揽揆于三寅,桂醑与椒浆并馥;竞渡河于重午,绣旗与画桨齐飞。盖自朱明初叶以逮,民国复兴迩来,五百有余年矣。
  壬午癸未之交,支谱续修,设局兹阁。自秋徂夏,岁序环周,览景物而流连,感先畴之佳胜。盖有萦回往复于吾心者。
  当夫秋高气爽,境与人宜。落木千山,云天万里;澄江一道,水月双清。塔高则笔势凌云,潭静则鉴明澈底,彼一时也。若夫潦水全收,寒风正厉。钓艇与惊涛出没,江帆偕沙鸟遄飞。岭际贞松,经冬弥茂;江头梅蕊,与雪俱芳。彼又一时也。及夫物换星移,青阳司候。风经花信,时号花朝。新涨初生,渔汀半蚀。春风煦物,岸草全敷。杏桃蒸远近之霞,兰茝分湘沅之气。此一时也。洎夫时当夏节,尤适人和。多竹生寒,更无暑令。垂杨匝岸,满布清阴。钓矶则水夕生凉,远岫则云峰善幻。盈畴禾黍,互祝西成;遍地桑麻,都呈活气,此又一时也。徘徊瞻望,弥历岁时。世德宗臣,百世之衣冠如接;春朝秋夕,四时之光景常新。凡物候之推移,共兹役所经历,不为记载,后景难摹。
  呜呼!幽谷楼高,是少日读书之地清光绪壬寅癸卯间与同学会读于天问阁;名园洞口,亦当年辑谱之祠清光绪乙巳丙午修支谱于董师桥祠。曾几何时,顿成隔世。二千年之古迹,天问榛芜;五百载之神宫,旧庐宛在。欲问钓游胜处,谁记童年;回思编校同人,半登鬼箓。叹沧桑之善变,感兴废之靡常。到眼者历历江山,照水者星星鬓发。盖风景无异而朋辈则仅有存矣。
  夫文章为经国之业,功德为不朽之基。焰焰之火,未足掩日月之光;赫赫之功,宁足摧忠诚所寄。草赋之危楼纵圮,来巢之杰阁犹存。虽乏登临,足资观感。事君资于事父,教孝即以教忠。屈大夫之志洁行芳,与吾先祖曾子之兰熏雪白,道惟一贯,祀并千秋矣。其惟任重道远,履薄临深。植我嘉树,广橘颂于天荆地棘之秋;摅我幽情,振商歌于圣伏神徂而后。
   民国三十有二年癸未夏月,枣园运乾记。
  【注】
  ①洙泗:洙水和泗水。山东省泗水县,春秋时属鲁国 孔子 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因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 。邹、鲁: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
  ②广武:广武山,在今河南荥阳 东北。是公元前203年楚汉相争 的古战场。晋人阮籍 登广武山观楚汉战场时,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③县分秦汉:据《禹贡》载,今湖南省益阳地区远古属荆州。春秋时为楚地,战国时隶楚黔中郡,公元前221年秦灭楚,立长沙郡,下设益阳等九县。初置益阳县包括今日之桃江 、益阳、安化 新化 各县和益阳市、冷水江市 的全部以及宁乡 湘阴 涟源 新邵 沅江 市的部分地方,范围广达18000平方公里。
  ④辰阳:今湖南省辰溪县
  ⑤临泚:今湖南省湘阴县域临资口。汨水:汨罗江。
  ⑥泚水:即资江。带,映带,指景物相互映衬。西溪:由东向西穿桃花江市区而过的一条小溪,早已不存,今仅剩桃江县城西溪街街名。
  ⑦花洞:花园洞,位于桃江县 城东八里端阳山。金銮有墓:相传花园洞有屈原之女绣英墓,墓之四角有金砖。
  ⑧钓矶:凤凰山下资水边有岩石矗立江中,相传为屈原钓鱼处,名屈子钓台。岩濑:山水。
  ⑨流寓:流落他乡居住。
  ⑩窈然,形容幽深、幽静。
  ?不夏:不是夏天,即不觉得炎热。
  ?枕流:靠近水流。呵壁:失意者发泄胸中愤懑。王逸 《〈天问〉序》:" 屈原放逐,彷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奇特)僪佹(神奇怪异),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泄)愤懑。"鬼物:鬼怪。比喻令人怪异惊惧的事物。惊心:内心感到震动或吃惊。
  ?繁会:繁华荟萃之处。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潭湾:今名潭头湾。
  ?渟滢:水回旋不进的样子。
  ?渭上村:白居易是渭南人,有《退居渭上村》诗。其《池上篇》云:"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江橘千头:《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丹阳太守李衡要置家产,妻子不肯,他就秘密派十来人在今汉寿汜洲上建房,种甘橘千株。临死时对儿子说,有"千头木奴","亦可足用耳。"不数:不亚于。
  ?竹实:竹子所结的子实,形如小麦。也称竹米。阿阁:指四面都有檐溜的楼阁。
  ?屈赋:屈原《离骚》等作品的总称。鸾皇:亦作"鸾凰",鸾鸟凤凰。媲:媲美,匹敌。揭:标示。凤德:士大夫的德行名望。
  ?庚桑:庚桑楚,老子的弟子。畏垒:畏垒山。庚桑楚在畏垒山居住三年,畏垒山一带大丰收,老百姓奉之若神明。事见《庄子·庚桑楚》。逮:到,及。贾傅: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曾外放长沙为梁怀王太傅。今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太傅里有贾谊祠,亦称贾太傅祠 ,即贾谊故宅。弈世:累世,世世代代。弈,通"奕"。
  ?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麟凤:麒麟和凤凰。偕:一起,一同。《获麟歌》:"唐虞世兮麟凤游。"帡幪:píng méng,本指古代帐幕之类的物品。后亦引申为覆盖。
  揽揆:生日,生辰的代称。揽,通"览"。《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三寅:《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屈原自述生于寅年寅月寅日(据推算为公元前339年正月14日或15日)。桂醑、椒浆:泛称美酒。桂醑(xǔ),桂花酒。椒浆,椒酒,因酒又名浆,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馥:气味芬芳,香气浓烈。重午:端午节,端阳节。此指端午节赛龙舟。
  朱明:明朝。初叶:一个时代或年代的开始时期。逮:逮(dài):到,及。迩:近,近来。
  壬午:1942年。癸未:1943年。支谱:此指《武城益阳曾氏五修支谱》。
  徂:cú,往。先畴:先人所遗的田地。佳胜:优美,幽美。
  萦回: 回旋环绕。往复:来回,反复。
  若夫:句首语气词,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
  落木:落叶。澄:水静而清。
  塔:此指跃龙塔。潭:指潭头湾。鉴:镜子。澈底:清澈见底。
  潦水:雨后的积水。
  遄:chuán,快,疾速。
  青阳:气清而阳温,指春天。司候:掌管时令。
  花信:花开的信息,开花时节。自小寒 谷雨 ,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 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 ,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 "。花朝: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北方是农历二月十五,南方是农历二月十二。
  渔汀:打鱼的小沙洲。蚀:淹没。
  煦物:养育万物。敷:铺开,摆开。
  兰茝:兰草与白芷。泛指香草。茝,chǎi。
  洎:jì,及,到。人和:指人事和协,民心和乐。
  盈畴禾黍:遍地庄稼。西成: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
  世德: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宗臣:世所敬仰的名臣。衣冠:指世族,士绅。
  光绪壬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光绪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董师桥:在桃谷山,今已不存。
  榛芜:草木丛杂。形容荒凉的景象。神宫:神庙,神殿。
  编校:编辑校订。同人:指共事的人。鬼箓:元钟嗣成著《录鬼簿》。箓,簿籍。
  沧桑: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变成了大海。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兴废:盛衰、兴亡。靡常:无常,没有一定的规律。
  草赋之危楼:指屈原作《天问》的天问阁。纵:即使。圮:pǐ,塌坏,坍塌。巢:居住。杰阁:高阁。
  曾子:曾参,孔子弟子,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后世尊奉为"宗圣 " ,是配享孔庙 四配 之一。兰熏雪白:喻芳洁。兰熏,兰之馨香,比喻人德行之美。道惟一贯: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
  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橘颂:屈原托物言志的咏物诗。首句:"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天荆地棘:天地间布满荆棘,比喻世途或处境艰难。此时正处抗日战争时期。摅:shū,抒发,发表或表示出来。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商歌:悲凉的歌。商声凄凉悲切。圣伏神徂:指圣人和先祖都已去世。
                        ——《桃花江文化》2018年第6期A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县档案馆
审核: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