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情 > 文化 > 历史名人
清“益阳二诗人”:黎光地和薛嗣昌
发布时间:2019-01-17 17:14 信息来源:桃江县人民政府 作者:万成 浏览量: 【字体:

半壁东南柱一擎,大材难迮信诗灵。渡将及岸冰随陷,厄比中茶水未停。

天意不教高卧稳,雨声宜作并床听。夜阑秉烛番疑梦,对面人如再世经。

这是清代诗人黎光地写的《与云汀共渡遇雨》。云汀就是陶澍,当时,陶澍父亲在桃江毛家冲设馆授徒,他与陶澍一同在此读书,那晚他们遇雨并床,屋漏难躲,只好笑搬另处,诗句充满了情谊雅趣。黎光地天资聪颖,其才华在陶澍之上。当他们一同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陶父连声叹息,黎光地获悉其原因是怕自己的强势压过了陶澍的时候,决定不去科考,结果陶澍考上了,他自己一直以布衣身份淡然处世。

黎光地乾隆三十六年(1771)出生于高桥,字环斋,号云肤山人。年少时,即显示出其聪慧素质,5岁,母亲包氏教他读书,他读后即能背诵。9岁,开始学做科举八股文。但他却不屑于科举,常常说道:“整天循规蹈矩,学这些无用的八股文是要我的命。”

长大后,他遍览经传子史百家之书,又喜豪饮,嗜游山水。他于嘉庆五年(1800),以布衣身份走京师,他的才气品格为朝野所重,常为公卿座上客。虽然他结识了很多有名望的上层人物,但由于个性高傲,没有受到推荐。他的境遇坎坷,才华无所施展,胸中的愤懑就化为歌吟。其词情悲壮,感人至深。现录其《都门感旧》两首:

(一)

梦里华胥别后春,旧曾游处记仍真。重经路似温残稿,再过山如遇故人。

万里雪鸿留爪迹,廿年书剑老风尘。踏穿几緉茫鞵遍,犹有平生未了因。

(二)

为苑为枯记莫全,飞茵著溷总堪怜。令威化鹤忽千载,刘宠还家无一钱。

何必卧分床上下,有谁甜彻蜜中边。唯应雨剪巴山夜,春草年年梦惠连。

诗人离开家乡,飘泊京城,其酸甜苦辣尽在诗中,“还家无一钱”、“卧分床上下”,可见其生活何等艰苦!

嘉庆八年(1803),诗人南归,至写诗时的道光二年(1822),忽忽20年矣,诗人感慨万千。

黎光地一生未官,穷得可以,却很宽心,他好似超越了尘世,胸怀豁达,无忧无虑。回到家乡,他把自己的鹿园修理好,作为住所,常与农夫牧人相交往,有时畅谈终日而不知疲倦。

他在写东西的时候,经常左手握酒杯,右手持笔,纵笔直书,一气呵成。他注释的随园骈文,无需翻箧寻找参考资料,而注释较之石韫玉所注还详,其博闻强记,令人惊佩。

黎光地诗词功力很深,古风有陶渊明、谢灵运的风骨,格律诗词则近似白居易、苏东坡,通俗晓畅,明白如话,又不乏层岩跌宕,变化无穷。他的文章,内容追溯汉史,总是不涉及魏晋,因为他对魏晋两朝的曹氏、司马氏的奸佞篡位,深表厌恶。他自题文集曰“鼠璞”,现已散失无存。

黎光地所著的《云肤山房诗集》,由陶澍作序。道光壬辰(1832)九月,光地自撰挽联,并做了《宿缘》两篇文章,不久去世,年61岁。

他与武潭的薛嗣昌被称为清代“益阳二诗人”。

薛嗣昌,字岳田,乾隆二十六年(1761)出生于龙拱滩桃花村。嘉庆已未年(1799)升入国子监读书。工于诗,也长于骈体文。

他曾游南岳,一次住宿于山上古寺中,在寺中见一被封了的柜子,封条上书“岳田封”三字。薛嗣昌见那“岳田”与自己的名字一样,特别惊异,因而恳请住持开封启阅,里面多是手抄内典佛经,对薛嗣昌而言,似乎是故物重睹,因为他本来就嗜读佛经,真可说是巧合之至。

薛嗣昌后被选任为桃源县训导,不久后的道光四年(1824),因病去世。

他的著作很多,但大都散失了。现仅存《佩韦诗抄》及《跋郭都贤洞庭秋》诗。跋诗中有“小桥风月犹丁卯,故国楼台已甲申”之句,可见他对明朝覆亡颇多感伤,而对郭都贤的气节则十分崇敬。

现录他的《旋风滩至桃花江口》: 

资水出万山,夹岸络青嶂。滩险尽旋风,滟滪堆可上。跳珠时入船,阳侯富骇浪。长年争喧豗,万马试伉壮。怪石伏如犀,狰狞怒相向。俄顷望江市,微闻欸乃唱。出险互劳慰,亦或相诮让。是时水潦尽,行舟幸无恙。入春雨连旬,百涧助新涨。倘复一蹉跌,下为鱼腹葬。

我闻名与实,妍媸应相况。江以桃花名,奇山乃万状。大类吴道子,地狱呈变相。谁能遣五丁,挥斥作平旷。便唤米舍人,书画盈一舫。

夷犹湘沅间,西风吹五两。(万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詹薇
审核: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