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简报第3期
◎ 桃花江镇:党员突击队为民办实事
◎ 修山镇:树红色标杆 聚红色力量
◎ 高桥镇:党员带头助力乡村建设
◎ 大栗港镇:党员实践助力问题化解
桃花江镇:党员突击队为民办实事
桃花江镇共组建了应急救援、帮扶救助、关爱护蕾三支党员突击队,他们在抢险救灾、信访维稳、秸秆禁烧、创文创卫、关爱“一老一小”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啃“硬骨头”,接“烫手芋”,发挥作用,今年来,共有380余人次党员干部奔赴厕所摸排一线、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查答复信访事件,在基层实战中充分展现党员热情与素养,在为民解忧中打造战斗堡垒“钢筋铁骨”。9月12日凌晨,桃花江镇受特大暴雨影响,部分村(社区)出现汛情,群众家中进水严重,种粮大户水稻大面积倒伏,镇村两级党员突击队闻汛而动,深入群众家中帮助转移财产,核实受损情况,协助保险理赔,维护群众利益。因天气干燥,11月崆峒村四组发生火灾,村级党员突击队积极响应,10余名党员第一时间自愿奔赴救火现场,全力扑灭火情。
修山镇:树红色标杆 聚红色力量
修山镇花桥港村村“两委”充分发挥村红色文化广场和村史馆作用,把“红色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门口。3000平方的红色文化广场,由文化长廊、景观小品、微党课讲堂、同心亭四个红色主题区域组成,集中宣扬了革命先驱吴应典等3名革命烈士和吴冬初等10名解放军战士的革命事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向标杆看齐,把革命先辈的爱党、爱国的精神以村风传承下去;200余平方米的村史馆,由村民张毅无偿捐赠的老房改造而成,里面展示了珍贵的村史村志和数百件物件、照片。滚动播放的七部宣传片以微观的细节展示百姓民生、重现奋斗历程、反映发展变化,让村民看得到家乡的发展,从内心认同党的政策。在主题教育期间,通过不断完善、拓展功能和内容,红色文化广场和村史馆已成为村民活动和年轻人打卡的“网红地”,更成为全市党员干部、游客群众的红色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市内40余批党员群众参观学习,有力激发了村民对美好家园的荣誉感、归属感,凝聚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向心力和前行力。
高桥镇:党员带头助力乡村建设
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桥镇对石罗公路实施提质改造,建设全长12公里,路基由原来的5米拓宽至8米,因公路沿线涉及到三个村,须征用农户的地坪、山林和田土比较多。为加快项目进度,三个村的30多名党员组成突击队,上门向100多户群众做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自愿捐款,让菜土让地基。66岁的刘桃生是松柏村的一名老党员,他的房子是一栋两层的楼房,紧挨着石罗公路。得知屋门口的公路要提质改造,他向村上承诺,作为一名老党员,绝不影响施工进度,随时准备拆房,并且不要任何补偿。在刘桃生拆房修路义举的感召下,沿线没有一位村民向政府、村委提出补偿要求。石罗公路的建设工期缩短两个月,目前已全面完工。
大栗港镇:党员实践助力问题化解
大栗港镇将主题教育与“一月一片一课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发动党员立足岗位,利用党员大会集中学习、集中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推进秸秆禁烧、医保缴纳等重点工作。同时以“一实践”为抓手,入户宣传、召开屋场会搜集和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民情联系,通过“小切口”实现“大突破”,切实提高群众对各项中心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参与度。各村(社区)共计500余名党员组织、参与屋场会40余场,人均上门走访1次以上,共计解决民生问题106个。如德茂园村排头湾组的水沟堵塞、牌形上村三项线潜水电机损坏等问题因及时解决,未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