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8-08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桃花江的故事
【桃花江的故事】名人轶事篇——陶侃与鲊埠
发布时间:2023-03-07 15:19 信息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刘鉴 李鹏辉 浏览量: 【字体:

外地人来到桃江县鲊埠回族乡陶公庙村,总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张氏宗祠里专设陶侃公室,供奉着陶侃这个外姓人?

故事要从鲊埠这个名字的由来说起。西晋以前还没有这个名字。颜溪、碧螺港与资江交汇处,当地人称为三江口。三江交汇,鱼虾肥美。鱼太多,一时吃不了,人们用盐和红曲把鱼腌起来,洒上些许酒,密封入罐,这样能存放很长时间。人们把这种腌制的鱼叫作“鲊”。

人们制鲊是为了延长保存时间,没想到它味道鲜美,成为一道别具风味的美食。

三江口制鲊始于何年,今已无考。有人说孔子去修山柳溪拜访陆接舆,就是买三江口的鲊做礼物。还有人说炎黄二帝在修山摆言和宴,宴席上就有三江口的鲊。

也许是老天眷顾,某夜电闪雷鸣后,上游江面现出一片滩地,人称龙拱滩。滩的出现使河道变窄,水流变急。官船、民船都不敢夜间逆行,只得留在三江口过夜。人们聚在这里吃鲊、喝 酒,酒铺渐多,三江口成为资江中下游最热闹的码头。心存感恩的三江口人把龙拱摊称为留客滩。

有一天,洞庭湖渔吏陶侃就被留客滩留下,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

西晋咸宁五年(279 ),庐江郡寻阳寒门子弟陶侃经人举荐, 赴任洞庭湖渔吏。

上司安排众渔吏就近调查渔业,陶侃由洞庭湖沿资江,抵益阳。一天傍晚,来到三江口。他就近走进江边低洼处的“桃坎酒铺”店主是个老婆婆。陶侃点了两味鲊,又要了一碗酒。初尝鲊味,陶侃啧啧称奇。这时,一少女手提菜篮走了进来。

陶侃扭头一瞥,顿时惊呆了。这少女面如桃花,肌肤如雪, 一双大眼睛含情带羞,好似仙女下凡。

少女年近十六,姓张,名桃花,人们叫她桃花女。周岁那年, 爹娘被大水冲走,她跟着奶奶长大。奶奶做得一手好鲊,借着留客滩带来的人气,祖孙二人开了这家酒铺。

“你家酒铺为何起名桃坎? ”陶侃问桃花女。桃花女见陶侃俊朗不凡,心中犹如小鹿乱撞:“回客官的话。屋前是桃林,江岸低洼处为坎,我爹娘早亡,奶奶希望我能逃出人生之坎,因此酒铺起名桃坎。”

陶侃闻言,心中对她除了怜爱,又多了几分敬意。

陶侃在三江口调查几天后,沿资江返回洞庭湖。他将资江中下游渔政资料呈报上司,并建议将公家多余的鲜鱼运往三江口制鲊。

上司赞许,将陶侃由吏升官,令他全权督办。陶侃在“桃坎酒铺”旁租下一间小屋做办公室兼卧室,长住下来。

一时间,三江口到处开鲊坊。一船船鲜鱼变成一罐罐鲊,从三江口走上大江南北的餐桌。

为了进一步扩大鲊的知名度,陶侃将三江口改名为“鲊埠”。

桃花女心灵手巧,她制作的鲊公认最好。陶侃专挑桃花女的鲊进贡朝廷。

见自家和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桃花女对陶侃心怀感激,暗生爱慕。她不知道,陶侃也在悄悄爱恋着她。

这天,桃花女将一罐自己亲手制作的鲊送给陶侃。收到心上人送来的鲊,陶侃心潮澎湃。他一把握住桃花女的手,正要诉说衷肠,不巧一同事跑来。桃花女羞红了脸,快步离开。

原来,同事老年得子,特来向陶侃请假。陶侃欣然准假,并请他将桃花女制作的鲊捎回给母亲品尝。同事抱鲊离去。陶侃心想,母亲很快可以尝到未来儿媳妇巧手制作的鲊了。

鲜鱼源源不断送到鲊埠。陶侃带领大家卸鱼、发放、收鲊、 装船••••••忙得不亦乐乎。

几天后,同事回来,将那罐鲊退还陶侃,还带来了陶母写的一封信。

原来,陶母收到儿子捎回的礼物,非常高兴,一边开罐,一边不放心地问:“这么重一罐鱼,要花多少钱?”同事不以为然:“人家送给您儿子的,没花钱!”陶母心情陡变,喜去忧来。她把罐口重新封好,修书一封责备儿子:“你现在为公家办事,以别人送的礼物来孝敬我,我不仅高兴不起来,还很为你担忧。”

陶侃收到母亲的信及退回的鲊,万分愧疚,深感辜负了母亲的教导,发誓公私分明,不让母亲担忧,并将儿女私情深埋心底, 专心督办制鲊工作。


“陶母封鲊”的故事被写入《三字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千百年来,人们从中受教获益。陶母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母”之一。

桃花女自被陶侃握过手后,芳心暗许,非陶侃不嫁,可一连数十日,不见陶侃坦陈心迹,倒见他心事重重,沉默少语。

桃花女心中忐忑,却不敢告诉奶奶,也不敢当面问陶侃。有一天,她帮陶侃洗了衣服,日落时分送衣进屋。

陶侃正在写文书,见桃花女送衣进来,忙搁笔站起,心中热 流翻腾。桃花女痴痴地看着陶侃,陶侃却迟迟不敢伸手接衣。这时,只听见外面有人大喊:“圣旨到一一”

原来,晋武帝司马炎吃了进贡之鲊,龙颜大悦,擢升陶侃为武昌太守,令其即刻赴任。

陶侃不敢耽搁,匆匆登船。桃花女站在送行的人群中,偷偷抹泪。

不久,陶侃改任荆州刺史,后为八州都督、长沙郡公。他公务繁忙,未再回过鲊埠。每迁一处,必于庭院植桃树。友人戏称其“桃公”,却不知其心中深藏的秘密。

陶侃曾多次派人来找桃花女,但桃花女和奶奶早已搬离,不知去向。

后唐庄宗年间,陶侃后人陶升追寻先祖足迹,由江西迁到益阳县资江乡,在与鲊埠相隔80里的小淹定居,繁衍生息。清道光重臣陶澍就是他的后人。

明朝初年,一个桃花盛开的日子,资江涨大水。一群张姓鲊埠人看到一尊木像在“桃坎酒铺”旧址旁的漩涡里转了三天三夜,于是用竹竿把木像推出漩涡,让它顺水漂去。不料木像兜个大圈,竟又回来。如此十余次。

人们称奇,将木像捞起,见其背面刻着“晋太尉陶侃公” 原来,这竟是千年前与鲊埠结缘的陶侃!乡人感叹:陶侃生前心事未了,死后千年,化为木像,辗转千里,来到“桃坎酒铺”,酒铺早已荡然无存,木像竟记得准确位置,在它旁边转三天三夜不肯走!

人们放鞭炮,迎陶侃回来,又集资为木像塑金,修建陶公庙, 将村名定为陶公庙村。陶公庙村张氏宗祠专设“陶侃公室”,张氏族人及当地百姓世世代代供奉陶侃这位外姓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