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旅文体康】桃江“望浮驿道”:眼观浮邱景,道接“宝安益”

发布时间:2022-07-07 10:03 信息来源:县档案馆 作者:谢耘 浏览量:807
字体:

在益阳市桃江县境内,有一条千年古道名为“望浮驿道”。古道连通桃花江,经双江、浮邱山、高桥、石井头、天井山等地,入安化县的大福坪、梅城,直达湘乡,向南延伸至宝庆(今邵阳),成为贯通湘中的通衢,史称“宝安益大道”。

据《桃江县志》记载,望浮驿道经县境50余公里,今驿道遗迹穿天坳和驿站遗址杨家坳尚存。《新唐书·地理志》载:“永泰元年(765)潭州都督翟灌自望浮驿开新道,经浮丘至湘乡。”清嘉庆《益阳县志》载:“驿站为桃花驿,旧置哨船,为外委驻扎之所,相传旧驿道实经期间,地与浮丘相望。”望浮驿即桃花驿。驿站设今之杨家坳,以海拔752米之浮邱山在望,故名。

据民国《益阳县志》载:“浮丘新道,因浮丘山峡,高数十仞,里人甃石级以上,势若云梯。”此即指所过之穿天坳,其位于浮邱山麓东南高桥乡境内,有“楚梓穿天坳,离天三尺高”之民谚,行走期间,浮邱美景尽收眼底。这里两山夹峙,仍保持有青石铺砌之驿道,其低处今为水库,傍山而上,越岭处,旧有茶亭,供行人憩息。

原驿站杨家坳,离县城4公里处,旧非此名。据传,清代年间,这里新迁来一黄姓人家,其男子是被流放而来当驿站“火把差”的。每日入夜,“火把差”要高举火把,等候驿道上骑马而来的驿差接过火把急驰而去。黄姓一家苦于此役,忽于一夜计上心来,谎报急病暴亡。自此以后,黄姓依外祖改为杨姓。“杨家坳”亦因此而名。

中共早期知名的共产党人,益阳的第一位共产党员夏曦的故居就在杨家坳,其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北向,分前门、后院、东西厢房三大部分,中有天井,两边走廊通道前后。前门为平头槽门,两端有高封火墙。墙角上翘,有土砖围墙,围成院落。房前屋后,翠竹丛生,杨柳依依,景色清新,是一处亟待保护和开发的红色旅游景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