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竹旅文体康 > 打卡竹乡
【竹旅文体康】桃江小郁竹艺:展竹节风骨,传千年匠心
发布时间:2022-07-06 08:19 信息来源:县档案馆 作者:谢耘 浏览量: 【字体:

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字里行间尽显对竹子的偏爱。桃江小郁竹艺有“湖南最美珍惜老手艺”的美称,是一种采用直径五公分以下的小茎竿麻竹为骨架、毛竹为部件加工成各种竹器的民间传统手工制作工艺,至今已流传千年。

桃江小郁竹艺

所谓“郁(熨)”,有二层含义:一是产品的立柱竹由横向竹围箍结构而成,在纵横交接处,需将横向竹子剜出大半,形成郁口,郁(熨)口再经火烤加温软化,迅速围郁而成;二是指竹材在火中烧烤将其纤维软化,再在外力作用下,使其弯曲变形,从而达到制作要求所需的形状。制作小郁竹艺的工匠被人称作“郁(熨)匠”。

作为一门蜚声湖湘的传统技艺,小郁竹艺秉承着竹的风骨,制作过程容不得一丝马虎。其主要由三十多道工序组成,这些工序是:选料,下料,烧油,烙花,着色,浸泡,调直,划墨,做围折,劈折篾,开郁口,剜铲郁口,郁制,削承挽,安承挽,销(或胶)椅面,安椅面,削压片(或包面片),安压片(或包面片),火郁,安横档,安靠背竹片,打撑子,安拱门,做,安花格,火郁(熨)竹丫枝,做,安竹丫枝造型,打木尖,包铜皮,精修,打磨,上漆等等。

据资料记载,清道光十二年,益阳(桃江)的竹艺品开始出口英、法等国。近百年来,益阳竹艺品在国际、国内各种展览会上获金、银奖八十余次。从1963年到1999年益阳小郁技师作为文化交流使者,先后有68人次去亚、非、拉、欧等十六个国家传授小郁竹艺。2006年小郁竹艺项目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小郁竹艺项目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代画家郑板桥一生爱竹,其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短短十四字,道尽竹的气节和传承品质。如今,在著名作家、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莫应丰先生的故乡——桃江县桃花江镇大华村,随着一座国家级“非遗”小郁竹艺传习所拔地而起,世代相袭的郁(熨)匠师傅们,正用一双双巧手,将传承了千年的火苗匠心,将竹乡的馈赠,以艺术的万般形态,缓缓呈现于世人面前。登高望远,百里江山尽收眼底,艺术传承也如脚下的河流,在时光流转中生生不息的流淌,如血脉相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