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竹旅文体康 > 他山之石
乡村振兴 | 长沙县江背镇: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2-06-27 17:54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李丹 卢木森 唐婷 浏览量: 【字体:

在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印章文化馆,非遗传统技艺剪纸传承人罗晴正在教导小朋友们剪纸。江背镇供图

复杂精巧的剪纸、栩栩如生的竹雕、飘香四溢的黄酒……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深入挖掘传承、创新利用本地非遗资源,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致富渠道,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点燃了乡村振兴新引擎。

保护传承非遗

在位于江背镇的长沙快板传习所,“长沙快板王”熊梦鹤正在授课。传习所自2015年开办以来,已培养了近百名学生。

长沙快板是湖南曲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地方文化特色,堪称湖南曲艺史上的“活化石”,主要以长沙方言形式流传于长沙及周边县市,原名“数来宝”,自上世纪50年代以后改名为“长沙快板”。

“我们创立传习所,就是要让濒临消失的长沙快板活起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江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长沙快板文化氛围浓厚,传习所成立后,爱好者都可免费报名学习,按季定期开班,为十里八乡的农民、长沙城区的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机会。

近年来,江背大力发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工作。目前,已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项,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

“文化+产业”大放异彩

当丰富的竹木资源遇上了非遗竹雕技艺,发展竹产业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在江背镇五福村,非遗竹雕第四代传承人杨定衡通过对竹根进行深加工,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创意,在短视频平台吸引粉丝10余万人,通过电商平台、短视频直播等平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杨定衡每年花费100多万元,到当地居民家中收购竹雕原材料,以竹文化带动竹产业发展,助力非遗之美成为乡村振兴之光。

腌入麻辣香甜鲜百姓滋味,熏出色香味型意农家风情。腊味是湖南的特色,除了大多数人了解的腊肉,还有腊鸭、腊牛肉、腊排骨、腊鱼、腊耳尖、腊肠等。前往江背镇特立村,可以见证长沙县知名餐饮品牌凉塘一味腊味的全流程制作工艺,目睹香喷喷的味道源头。

江背镇特立村的李强,在家族几代人的传承下,于1996年创立餐饮品牌“凉塘一味”,逐渐成为了以湘式腊味为特色,民间湘菜为主题的地方特色餐饮名店。李氏腊味制作工艺于2019年入选长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旅融合发力

走进江背镇印山村印章文化馆,非遗传统技艺剪纸传承人罗晴正在为前来印山村的小朋友们教导剪纸小技巧。

“印山村天玺湖风景很美,还能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孩子很喜欢,我们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带着孩子来此旅游的张女士高兴地说。

在印山村麻姑井酒窖附近,一阵酒香扑鼻而来。游客既可以参观酒窖,还可以近距离感受非遗制作技艺的魅力。“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来我这里参观,这些游客在公司参观完后,还会到江背的其他旅游景点游玩。”麻姑井酿酒第四代传承人周平说。

周平告诉记者,公司的糯米酒酿造技艺已被纳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结合印山村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和农耕文化传承的发展,麻姑井公司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基地打造,增强非遗传承文化底蕴。

“江背镇推进‘文化+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既推进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又激发了乡村旅游新活力,带动了产业兴旺、村民致富,助力文旅融合样板区建设。”江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