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街镇赤塘村 扬集体经济之帆 乡村振兴破浪起航
赤塘村位于三堂街镇北部,是桃江县北大门,与常德市汉寿县崔家桥镇接壤,是典型的边远村,由原跑马坪、老鸦村、赤塘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7.4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990户3700人,中共党员96人,耕地面积3400亩,林地面积5200亩。近年来,三堂街镇采取“党建引路、政策铺路、帮扶指路、资源活路”等措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赤塘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有力抓手,成效显著。
一、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助力乡村振兴
赤塘村与常德汉寿县崔家桥镇接壤,山矮田平地势广,历来是桃江有名的产粮区、产油区。由于种地收益低,农产品价格不稳定,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年轻人不想种,老年人种不动” 是赤塘村多年来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为推进乡村振兴,村委班子多次组织到汉寿县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党总支书记高亚是90后女大学生,学习归来后,她认为要想搞好乡村振兴,土地流转工作刻不容缓,而且赤塘村历来是县里的产粮区,土地肥沃,发展潜力很大。通过精心组织策划党员活动日、重大节假日见面会等活动,耐心听取老党员们的建议和意见,土地流转的方案赢得了全村96名党员的支持。2021年7月,土地流转工作启动,老党员纷纷上阵做村民思想工作,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涉及8个村民小组300多户农户的1200亩土地全部流转成功。
土地流转后,赤塘村探索建立起“农户+村集体+种粮大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担当“不赚钱的中间商”。以流转金300元/亩从村民手中将土地流转过来,以200元/亩的较低价格流转给种粮大户种植一季稻,待水稻收割后,将土地以100元/亩的价格转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油菜,发展冬季农业。二是支持“不撂荒的种植户”。凭借较低土地租金优势,村集体与种粮大户约定,选择地块不能“挑肥拣瘦”,必须成块连片种植,杜绝“山边田角”等不易耕种地块“撂荒”。这样一来,既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充分发挥了土地潜能,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抛荒撂荒问题。三是保障“不担风险的农户”。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不须承担风险,既可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又可从附属产业发展中获得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大户致富的三赢局面。
在流转制度中,农民既可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又可从附属产业获得收入,农民不再承受种植风险,每年土地流转收入每亩增加收入405元。赤塘村通过土地流转制度,解决原70余亩土地抛荒撂荒的问题,另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左右。
二、打造“一村一品”兴村富农
土地流转让赤糖村集体经济挖到了第一桶金,但高亚并不满足,她的目光又转向了油茶林,赤塘村地理位置独特,有着悠久的油茶产业历史,有原生态油茶林1000余亩,新改造油茶林600余亩,年产油茶果40一60万斤,产油8万余斤,村民对发展油茶林产业的意愿很高,但由于缺乏政策扶持,缺少品牌和高端技术,村支两委觉得风险太大,对发展油茶林一时举棋不定。于是高亚想到邀请专家到赤塘村做一个油茶林发展的调研,经过一番联系,邀请到了省林科院油茶研究所所长陈隆升研究员、副所长王瑞研究员,两位专家在调研过程中对赤塘村所拥有的野生油茶树资源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村支两委不再犹豫,决定发展油茶林产业。
2021年赤塘村支两委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了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村委筹集50万共计100万元,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成赤兴原生态食用油加工厂,建设茶籽油生产线和菜籽油生产线各一条,由钟旺林、张佩等村民负责加工,村支两委负责销售,并以村里最典型的山峰命名,创立“黄栗山”品牌。如今“黄栗山”已拥有十多种系列产品,形成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2021年油脂加工厂收益达20余万元,2022年油脂加工厂除国家扶持资金外产生效益纯收入达到60余万元。
“黄栗山”的创立也让周边村民尝到了甜头,村委鼓励帮助村民发展油茶林,免费提供油茶种,对村民手上的油茶籽进行统一收购。一时间,村民纷纷自发上山抚育老油茶林,栽培新油茶林,在村民的热情支持下,全村又新发展了1000多亩新油茶林,平均每亩每年为村民增收2000多元。
三、构筑民生利益链促村民共富
近两年来,通过发展粮食生产和油菜、油茶加工,赤塘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2022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0余万元。在做大集体经济“蛋糕”的同时,赤塘村用心用情分好“蛋糕”,形成了集体经济反哺民生事业的良性循环。
切实增加公益事业投入。村支两委在充分征求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将各项收益持续用于修缮洪灾水毁工程、修缮山塘、安装路灯、购置分类垃圾箱以及公益性岗位开发、困难家庭救助、90岁以上老人慰问等公益事业。返贫监测户周腊华被聘为公益保洁员,负责其住房周边小片区的卫生,每月增收800元。
努力积蓄产业发展后劲。赤塘村充分发挥集体经济收入效益,下阶段,将继续培植1400亩原生态油茶林,拓展600亩“湘林210号”优质茶林,鼓励农户开展茶林培育,对符合油茶林基地标准的,给予300元/亩的补助,为生态茶油生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有效增加村民实质收入。赤塘村通过村集体经济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粮食种植和油菜、油茶培育,增加了农民土地经营性收入,同时,通过开设加工厂,收购、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的每个环节上,力争为本地劳动力,尤其是脱贫户、返贫监测户提供优先就业,切实提高了村民的工资性收入。
今年1月18日,高亚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大代表高亚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抓手,村支两委带头干,党员齐心出谋划策,村民群众积极响应,让‘冬眠’的资源‘醒’了、村民的腰包‘鼓’了、群众的笑容‘甜’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