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严守耕地红线 端牢中国饭碗

发布时间:2024-01-10 16:01 信息来源: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作者:陈卫国 朱金良 李娜 浏览量:107
字体:

  1月6日,益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朱春光带队到桃江开展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专项督查。在桃花江镇、松木塘镇、灰山港镇实地督查后,朱春光强调,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压实工作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端牢中国饭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理念,我国耕地总量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过去十年,中国实现了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38.61%,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累计完成530多万公顷,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目前,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14亿亩,超出18亿亩耕地红线,为粮食产量连续7年实现递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我国耕地面积总量依然趋紧,人多地少的矛盾依然突出。从质量上看,六成左右耕地质量并不高。各地要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要逐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向社会持续释放“零容忍”的强烈信号。继续优化耕地布局,通过经济奖惩,推动优质耕地有序恢复。要加强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数量与质量。

  生态保护红线都是“高压线”“生命线”,要认真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划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让耕地保护标本兼治、规划、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一体两面,正确处理耕地保护和生态退耕关系,坚定不移推进节约集约,毫不动摇严守耕地红线,同时,严禁简单化“一刀切”,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