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村纪事】——依旧“驼背”的竹乡(14)
时间:2020年1月7日,星期二
花溪衬砌清污工程进展顺利。施工的民工来自湖北,吃得苦、霸得蛮又技术硬扎,让人敬佩。昨天上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某民工家有急事,想提前返鄂,施工负责人不同意,并吓唬他“不干完没得工资拿”。民工告到村委,我们正在商量事情,便委派村委委员何建章去处理。
县扶贫办主任胡喜明、副主任夏海燕及县委办两位美女秘书一行直到中午时分才赶到大华村,比约定的时间晚了近两个钟头,原因是胡喜明主任列席县委常委会,一直脱不开身。
按理应先安排恰饭再汇报工作,可胡喜明主任不容商量,执意先开会,至于中餐就在工作队食堂解决。主人客气一番后,便“随客便”——“华哥”喊来“辉哥”和“四伢子”帮厨,厨房那边便热热闹闹忙起来了,这边的会议也是紧锣密鼓进行着。
去年底,我和夏海燕主任奉命赴京向国务院扶贫办领导汇报《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的写作背景、意义、目的及桃江“扶贫扶志”“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工作情况。胡喜明主任先安排我们介绍赴京汇报的情况,然后他做了八个方面的安排,包括材料、文件的起草,《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如何上网、上新华书店的书架销售,如何利用这本书继续发酵(搬上舞台和银幕等)扩大桃江的影响,甚至上升到了为旅游造势的高度。最后,还就大华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包括明年的建设项目(“两馆一路一场”——“扶贫日记馆”“莫应丰故居及纪念馆”“进村公路拓宽”“小郁竹艺传习所停车场”等)均有安排。
会议开到下午一点结束,大伙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食堂的圆桌就餐,或坐或站,其乐融融,饭菜似乎都比平时可口得多。“四伢子”也不客气,大方地坐在胡喜明主任旁边恰着,大伙不时拿他开刷,翻他上几辈的“老账”,说着“陈古十八年”的旧事,他也只是笑笑,就跟一家人似的。
送走胡喜明主任一行,见“四伢子”头发蓬松,我便邀他一起去“曰耄”那里理发。起初,他有点犹豫,大伙一阵怂恿,他便随我上路了。我这是第一次跟他单独步行这么远,聊这么长的时间,聊得这样“巴皮恰肉”。
“曰耄”是我的微友,也可以说是我的“粉丝”,他见我带着“四伢子”一起来,自然惊诧兼喜悦。他连夸“四伢子”有进步成了名人,说着他自己听不见的话,我和“四伢子”只能干笑着,反正说什么也等于白说,他是打雷的声音也听不到的。
我们只能听他的安排。在“曰耄”那里,好像是理所应当一样,先理我,再理“四伢子”。也好,他跟“四伢子”理时我可以悠哉着认真欣赏他的“表演”了。看“曰耄”理发比享受他的服务还真不一样,简直是在欣赏一种“行为艺术”:他的神态、利索、速度、轻盈……出神入化!
返回时,又遇“亲人”“灿明癫子”在涂家冲路口和村民围着烧火取暖、嬉笑。他的那张脸,在火光的照耀下,更加灿烂了。一见我们,他不由分说,连拖带邀将我们夹在人堆里,继续着他们的话题。我也无事,索性变被动为主动,跟着村民一起瞎起哄,把“灿明癫子”和“四伢子”乐得开了花。当然,我不时撺掇大伙表扬和鼓励他俩……
下午四时许,县扶贫办副主任夏海燕主持召开一个典型材料的“诸葛亮”会议,我便奉命返城。在小碧冲路口,惊见某村医“全副武装”在花溪里电鱼。这还了得,停车,训斥。村医伸着舌头,连连赔着不是“逃之夭夭”……
大华,还是那个“驼背”的竹乡!
注:莫应丰在其中篇小说《驼背的竹乡》里讽刺家乡的老百姓思想守旧、以丑为美,竟然达到了以驼背为男子汉的标准,挺直腰杆的人成了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