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情 > 典型推介
【弘扬孝德文化】夏卧龙:家风,无言恒久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6-03-05 21:21 信息来源:县电子政务办(信息中心) 作者:詹薇 浏览量: 【字体:

  夏家“家规家训”:

多施善德   多睦友邻
多行节勤   多读好书
多长才能   多求实诚
莫起贪心   莫交恶朋
莫羡奢侈   莫存骄横
莫触赌毒   莫违良心

  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家庭要想在社会上立起来,成为社会的健康细胞,就必须按社会对家庭的要求来塑造自己的形象,用社会的道德准则来规范每个成员的行为,并提出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就有了家规和家训。
  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五口之家,夏卧龙是一名退休教师,妻子周佩彬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在家打理家务,儿子和媳妇也是人民教师,勤劳本分,大孙子品学兼优,成绩名列前茅,小孙子已满百天,他们是所有大家中的一个小家,也是所有小家中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在这个小家身上,他们用赤诚孝心诠释传统美德,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平凡的亲情故事。

  
  图为夏卧龙与大孙子一同朗诵夏家“家训家规”

  相濡以沫 注重品行
  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在儿子周琛的记忆中,父母亲大半辈子都在农村,结婚近40年以来,两人之间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而红过脸,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爱相扶。同样的职业,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邻里琐事,但凡有求于他们夫妻俩,夫妻俩都会热情相待,给予帮助。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

  
  图为闲暇时,夏卧龙就在书房练习毛笔字   詹薇 摄

  言传身教 育儿有方
  夏卧龙是个“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的人,是一个一日三省吾身,把个人兴趣、爱好、欲望等一言一行,都严格控制在时代的道德范围之中的人。
  2015年3月13日,夏卧龙在闲逛时无意间拾到1万元现金,这可急坏了夏卧龙。夏卧龙一边在原地等待失主,一边与路过的行人打听,终于一个年轻的小伙匆匆忙忙跑过来找到夏卧龙,夏卧龙将钱归还给失主后,便匆匆离开了。现已有两个孩子的儿媳周晓群说:“正是公公婆婆这种高尚无私的品质,让我感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小辈们学习的榜样。”
  2008年,汶川大地震,学校组织捐款,夏卧龙有心的拿出三份钱,一份给夏家这个大家庭捐赠,一份留给自己,一个给年仅2岁的大孙子,当孙子踉踉跄跄走上舞台,将100元人民币放入捐款箱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虽然年幼的大孙子并不理解爷爷夏卧龙的良苦用心,但夏卧龙说这是他最难忘的一件事。

  
  夏卧龙开始了一天“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詹薇  摄

  书香世家  每天“一小时”
  走进夏卧龙的家里,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书籍的身影。“我最喜欢爷爷给我买书了,我每天都要坚持看2个小时以上的书,爷爷给我买书的速度已经赶不上我看书的速度了。”今年已满8岁的大孙子夏灏宇自豪地说道。
  在夏家,不论大家多忙多累,总会抽出一个小时时间来读书,净化自己的心灵。63岁的夏卧龙退休后,在儿子儿媳的帮助下,成功出版了《营养人生的故事》(第一卷、第二卷)、《心境》三本书籍,现正起草一本名叫《花绽于昨》的散文集,用于纪念过去的旧家什、旧人、旧建筑等。夏卧龙说:“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图为夏卧龙编著、出版的三本书  詹薇  摄

   生活本是平淡,然而不平淡的是人的心境。存善心、种善果、得善报……这就是夏卧龙一家,一个平凡的小家,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小家。夏卧龙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孩子做出榜样。他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努力成为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网站管理
审核: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