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君与奶奶在一起,笑得灿烂 彭翔 摄
文依君帮奶奶打理菜园 彭翔 摄
生活,赋予了她委屈与痛苦,但值得庆幸的是,同样赋予了她坚强和快乐。与所有13岁少年一样的是,文依君阳光、自信、活泼开朗,而不同的是,文依君需要独自面对太多太多生活所带来的磨砺。生活,赋予这个13岁女孩的是坚毅的品质,朴实的性格和直面挫折的勇气。
文依君,家住松木塘镇关山口村。1月15日,笔者在桥头河学校见到了她。那天,天气很好,阳光和小女孩脸上的笑容一样灿烂。“今天是我生日,我又长大一岁了。”文依君笑着说,眼里闪烁着光芒。“那你有什么生日愿望吗?”笔者问道。“不能说,因为生日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那么我猜是跟爸爸,妈妈,奶奶还有哥哥有关是吗?”“是!”文依君坚定地点了点头。
在文依君的家中,有年近60的父亲母亲,年愈80的奶奶,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5年以前,因为父亲的勤劳,母亲的质朴,这个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和谐温馨。那年,当家里拿出所有积蓄修葺新屋的时,父亲却病倒了。修房加上父亲的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为了生计,母亲必须外出打工,文依君则留在家中一边读书,一边照顾80岁的奶奶,洗衣服、做饭、整理菜园,她样样拿手。
幸福也许是心里的感动,幸福也许是内心最简单的一种需求。当问及挖洋姜这件事时,小依君总是一脸的幸福。当赚到18块钱时,父亲给我买了个棒棒糖,当赚到27块钱时,奶奶给了我一捧自家种的炒花生呢(平时自家地里种的落花生都要卖钱的或者也只有有客人来了才会拿出来吃)。对别的孩子来说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也许都没有记忆,但对依君来说却是一种满足,一种幸福。“爸爸的病一天没有好,我就会一直挖下去!”小依君一脸严肃的告诉我们。
文依君正在洗菜,一双手满是冻疮 彭翔 摄
虽然很清贫、很忙碌,文依君却从没有丢下学习。在学校领导眼中,她是一个自尊、自立、上进的好孩子;在任课老师的眼中,她是个听话、懂事、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她是个热心、讲信用、勤快的好伙伴。当同学、老师问及她家中的情况时,她总是说:“我不想得到别人可怜,再说也没什么好可怜的。有爸爸,有妈妈,有奶奶和哥哥,我其实很幸福!”
放学了,跟随文依君还有这天特意来接她的奶奶回家。半路,奶奶请我们稍作休息,要带着文依君上路旁的小店。奶奶告诉我们,今天是依君生日,想给她买点好吃的,说着就拉着文依君往小店走。“你喜欢什么尽管挑,奶奶带着钱呢,今天生日,给你买点好吃的。”文依君挑了三块钱小零食便不再要了。“够了,够了,我就只喜欢吃这些。”文依君高兴地说。我们问依君,最喜欢的零食是什么?“我最喜欢棒棒糖,因为甜甜的,只要花五毛钱就能吃很久很久。”那如果给你五块钱,你会买什么?“五毛钱棒棒糖,五毛钱泡泡糖吧,剩下的四块钱留下来给我妈妈,因为她赚钱很辛苦。”文依君扬起小脸,一边认真地说,一边不忘剥了颗棒棒糖塞进奶奶的嘴里。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文依君的家。“我去菜园摘点青菜,准备做饭。”回到家,文依君片刻没有休息,提着菜篮就往屋后的菜园走去。采摘回来的青菜很新鲜,看得出平时一定被精心照顾着。文依君端来一大盆清水洗菜,看到她满是冻疮的手,奶奶有些心疼,问要不要烧些热水来洗。文依君连忙摇头说:“不要,我不冷,奶奶你放心好了。”等到奶奶离开,我问依君:“真的不冷吗?”她摇了摇头说:“山里来的水太凉了,其实很冷,但是烧热水要用电,我舍不得,能节约一点是一点吧。”
瞅准机会,我们和奶奶进行了简单地交流,谈起小依君,奶奶只有眼泪和叹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真实太为难这孩子了。”奶奶告诉我们,小依君打小就懂事,懂得替家里考虑,懂得关心老人,要不是有她在自己身边,老人家真不知怎么生活下去。
今天文依君生日,多加了一个菜 彭翔 摄
一边做饭,一边和依君聊起了她的妈妈。起初,她很久没有说话,眼眶也红了,显然我们勾起了她对妈妈的思念。为了生计,妈妈不得不带着生病的爸爸和闹事的哥哥常年在外打工,想见妈妈一面,似乎已成为她的一种了奢望。“妈妈离我实在太远了。”文依君告诉我们:“她要到开春时才会回趟家,过年时大家都回家了,很多工作岗位会空出来,妈妈就可以利用那会多做几份工,多挣些钱让家里过得更好。”她还告诉我们,妈妈在酒店的厨房打工,她去过妈妈那里,那是一个很小很暗的屋子,全都是烟,不通风,又闷又热,她当时就想,一定要好好读书,照顾好家里,那是唯一能满足妈妈心愿的事情。
结束对小依君的采访,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被她的坚毅所感染,被她的孝心所打动。是啊!一个才13岁的少年,用责任和坚强担起着一个家庭生活的重担,虽然她的外表已经显露出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沧桑,但我们感觉她是最美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