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江马迹塘,肖学文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辛勤创业 显示能人身手
奋斗改变命运。1971年,肖学文出生在农民家庭,家里主要收入是靠种田或外出打工。1994年,不甘贫穷的他和妻子在马迹塘镇办了一个砖厂,靠着辛勤工作和合理经营,一年赚了三万多元,但1996年的一场台风,使砖窑遭受重创,赚的钱全赔了,还倒亏五万多,夫妻俩只得南下打工。2001年肖学文回到家乡,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都张罗着盖房,细心的他察觉到了商机,于是他用打工辛苦积攒下的4万元资金,在镇上开一个卖不锈钢门窗的小店。2001年10月4日,胜辉门业开张,靠着过硬的技术、良好的人缘和实惠的价格,他的生意越来越好:2002年,他将门面扩大到三间;2004-2006年,他分别在益阳维克市场和常德桥南市场开设店面,成为凤铝铝材当地区总代理商;2009年,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胜辉门业进行增资扩股,5年以上的职工都入了股,公司建立了一种互惠共赢的发展模式,总资产达到了 500多万元。
目前,胜辉门业共发展加盟店20家,店面辐射到常德、汉寿、安化、益阳、桃江等地,安排80多名工人就业,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再创佳绩 引领农村发展
到2008年,肖学文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开始思考实施多元化发展。马迹塘镇楠竹资源丰富,拥有竹林12万多亩,过去,当地农民一般只卖竹不卖笋,加上缺乏技术和有效管理,竹林经济效益低廉,平均每亩年收入只有200多元。他决定对竹林进行科学开发,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2009年,他借着县里出台的支持笋竹产业发展政策的春风,承包了马迹塘镇鸬鹚湾村的110亩林地,准备进行笋竹两用林开发。2010年4月,他开始培育前期试验,为了尽快掌握技术,他阅读大量相关书籍,从福建聘请5名专家来基地现场指导。2011年,他的首批技改林地竹笋获得丰收,亩产达到了350多斤,比技改前每亩增收180斤,2012年亩产达到了500斤,每亩产值达到了500多元。2012年下半年,他又承包了1600多亩林地用于培育笋竹两用林。两用林基地给周围的农户树起了看得见、能效仿的科技示范样板,80多名农户也参与进来,基地总面积达到2400多亩。为了调动竹农的积极性,他承诺凡是基地生产的竹、笋,保证以市场价收购,还免费提供笋竹专用肥,免费教授培育技术,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迄今他共举办了12期竹笋培育培训班,400多位竹农接受了专业培训。2013年11月,他组织50多位竹农去福建参加竹林培育培训,通过参加系统的培训和传帮带,竹农逐步掌握了竹笋培育技术,竹笋产量逐年攀升,经济效益也不断增加。2013年3月,他投资300多万元,征地12亩,成立了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一条竹笋加工生产线,每年可加工鲜笋300万斤,生产线建成后,武潭等周边乡镇的竹笋也往这里送,而且辐射到安化、常德等地。
不忘出身 展示农民风采
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肖学文常想到的是商业良心与职业道德,他一直坚持诚信经营、守法经营,被县工商局授予“诚信工商户”,多次被市工商局评为“益阳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2012年10月他被当选为县政协委员,他积极履行委员职责,主动参与参政议政活动,连续两年撰写加快笋竹产业发展的提案,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为笋竹产业发展鼓与呼,他把履行政协委员的义务融入到了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之中。他的笋竹两用林基地,带动120多位农户,发展了二千多亩笋竹两用林,形成了4000亩的示范基地。仅2014年,就为农户创收二十多万元,比原来每亩增收500元,共计增收十多万元。其中核心基地年产竹笋达到了2000多斤,每亩创收达2000多元。
热心公益 感恩回报社会
在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他热心为乡亲服务,“艰苦创业思发展,致富不忘家乡人”是对他的真实写照。他经常为困难群众献爱心,累计捐款达十多万元;为200多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对待残疾人,他从不歧视,妥善安排合适岗位。多年来,肖学文一直以良好的形象默默耕耘着,以他的模范行动感动和鼓励着身边的员工努力工作,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