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情 > 桃江县志
一篙直插江中月,双桨横渡天问台
——桃花江渡船上的对联
发布时间:2022-05-09 15:35 信息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文登高 浏览量: 【字体:

桃花江入资水,两江汇合处称小河口,东岸是凤凰山,南面是花园洞。

从前,这里有义渡,一老头长期住宿在船上,日夜过客随到随渡。船上竖有胡文用竹块镌刻的一首对子:“一篙直插江中月,双桨横渡天问台”。

桃花江水质洁净,水面青秀如镜子一样透明,强烈感受到大自然对人的陶冶,飘溢书香的地方特色对联悬于船门,气度恢宏,成为楹联佳品。

胡文,桃江人,曾任龙洲师范校长,1947年曾与时任国军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夏楚中竞争过“益阳县国大代表”,抗战时期,他将私立长沙涵德女校迁来凤凰山原县立三校旧址,并修建了几间新屋作为个人的住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桃江县政府设立在凤凰山,食堂墙壁上还留有胡文题写的“粒粒皆辛苦”几个大字。1955年,县法院从西溪街搬迁凤凰山,所住房屋是胡文原来用过的,我在此住了四年,心生敬仰,胡文是桃花江名人。

胡文渡船上的题联堪称佳作,道出了桃花江自然山水的诗情画意,道出了桃花江文脉文彩的源远流长。

桃江县境居湘中雪峰山余脉向洞庭湖延伸地带,资水自西向东102公里,将桃花江全境划分为南北两系,77条干流以及数以百计的小溪河,勾连着千山万壑汇入资水,青山绿水,似一幅澄澈无瑕的油画,镶嵌着江中水月挂在南天,演绎着桃花江远古以来的故事,熊湘山(修山)炎黄会盟的传说、鄯溪帝师善卷教诲尧帝的传说、浮邱山真武大帝啃石为食留下齿石的故事、舒塘楚狂接舆斥责孔子的故事、屈原桃花江建立抗秦指挥部收复江南十二邑的故事、屈原天问阁问天的故事等等,桃花江深厚的人文底蕴,使胡文这位曾经的岳麓书院学子,寄予了天文台无尽的问天情怀。

凤凰山天问台,相传是屈原作天问的地方,古有天问阁,  现有石碑:“古天问阁遗址”。天问台下江边,有一四米见方青石伸向江中,岩面平坦,名屈子钓台,又名天问石,后面石壁上左刻屈原傍徨山泽的形象,右刻一八角亭,中有神像,虽久经风雨,仍依稀可辨。天问台山麓有石塔,傍资水屹立,是县城一景,这就是对联“双桨横渡天问台”的由来。

屈原《离骚》中说:“我已经种了九畹地的春兰,又把秋蕙成百亩的来种植,分垄种植了留夷和揭车,还套种了杜衡和香芷……”他在花园洞种花、写诗、建立抗秦指挥部,自古传说花园洞是屈原居住地。花园洞口腰子仑有大量越墓群,男墓葬中的兵器,女墓葬中的纺器,应为军人公墓,是屈原领导抗秦的见证,经省、市文物局多次清理,鉴定为春秋越墓。2013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其中桃江腰子仑春秋越墓列入“国保”单位。这更加有利于屈原在桃江遗址的开发与研究。

屈原《天问》的理想,胡文联语的情怀,现今都在变成现实,中国的太空航天技术突飞猛进,嫦娥五号落月返回、火星着陆、天宫12号飞船三位宇航员太空探索三个月顺利返回地面、中国正在准备建立月球科研站等等,这些都是探索太空的重要步骤,都是新时代实现前人理想,谱写的壮丽诗篇。

“一篙直插江中月,双桨横渡天问台”,美在写江、写月、写人、写历史、写理想,写情怀,写桃花江的无比美好,写对桃花江未来的无限憧憬!

文登科 县农业农村局离休干部,1955年任桃江县法院院长,1986年离休。20世纪80年代是《桃江县志》编委、审稿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