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擂茶--拍摄于桃江县资江路“桃花江擂茶馆”
烟火人间,美味实多,但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始终还是那份家乡的味道。在我的家乡益阳桃江,游子回乡是少不了要喝上几顿擂茶一解思乡之苦的。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黎锦辉先生曾凭借一首《桃花江是美人窝》闻名遐迩,其中的桃花江说的就是我的家乡益阳桃江。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有专家推断,桃花江之所以出美女,和本地人从小爱喝擂茶不无关系。
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喝擂茶的习惯早已沁入桃江人的骨髓里。这里几乎家家户户备有陶制擂钵和擂茶棒(手臂粗,长约1.6-1.8m的油茶木最佳),县城的各条主要街道上也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擂茶馆,每天都有许多老饕茶客闻香而至,只见店面人潮熙攘,生意甚是红火。
做擂茶时,一般是先将茶叶放入擂钵擂烂,再放芝麻、生姜、花生米,待所有等下都擂成糨糊状,再用白糖开水调制而成,成品擂茶看像豆浆、甜似乳汁,喝起来清凉可口,满口生香,此茶四季可饮,尤以盛夏暑季可做解暑祛乏之用。
桃江人喝擂茶,向来有摆“碟子”的习俗。有客来的时候,一般都要摆上八只“碟子”,喷香的炒花生、焦香的油炸红薯片、饱满的南瓜子、香酥的巧果……一口下去满嘴都是乡愁,基本上一顿擂茶吃下来,食客的肚子已然半饱。
关于擂茶的起源,民间传说:三国时关羽屯兵益阳与东吴鲁肃对峙,军中突然疫病流行,到了桃江扎营之后已无力前进。一日,一位老翁路过军营,见军中纪律严明,很是感动,便主动献出祖传的“三生汤”(即生米、生姜、生茶叶一起擂碎,用山泉冲泡)。将士们饮用之后,立马神清气爽,病症全消,擂茶之名也由此在益阳一带传播开来。
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家的时候,一想到擂茶的味道,记忆里的香甜足以解思乡之苦;离家的时候,喝上满满一大碗擂茶,就感觉与家乡血脉相融,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春满人间,端出藏在擂钵里的乡愁,美丽的家乡桃江正敞开好客的怀抱,迎接五湖四海朋友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