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11-14 17:21 信息来源:政府办 作者: 浏览量:59 【字体:

  桃文旅广体函〔2024〕3号

  (A)类

  关于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

  刘文奇委员:

  您好!您在桃江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保护传承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推动竹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扎实开展了非遗保护基础性建设工作,实行政策性扶持和生产性保护并举,探索项目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相结合的现实路径,推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措施多样化、内容多面化的良好态势。

  一、做好顶层设计,加快申遗步伐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县级及以上非遗项目49个,其中省级项目7个,市级项目12个,县级项目30个。“马迹塘扎故事”“大郁竹业”“羞山官厅面条传统制作技艺”“桃花江回民武术”“桃花江织绣”“大栗港五道茶”“舞凤山石砚制作技艺”已录入湖南省省级非遗项目名录。由于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名额有限,“三棒鼓”“桃花江剪纸”“洗耳溪印子粑粑”“桃江瞿峰米醋传统制作技艺”的省级申报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桃江县非保中心充分利用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加大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集中展示我县非遗资源和非遗保护成果,促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羞山官厅面工坊评定为益阳市第一批市级非遗工坊示范点,鲊埠回族乡评定为益阳市第一批市级非遗村镇示范点。

  二、建立健全传承保护制度

  县文旅部门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条例,根据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制度性文件,对我县非遗保护发展提出规范性要求,推进多元、多层次的生产性示范基地和传习场所建设,结合生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非遗项目传承人生产、展示、销售和带徒授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同时,因地制宜办好各类非遗技艺人才培训班,加强全县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帮助新晋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明确传承责任,强化传承意识,提高传承能力,更好地履行非遗传承人的职责,为我县生产性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特色人才。引导民间艺术社团组织,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研究和实践。对获得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给予适当的补助资金。

  三、成立非遗保护协会

  2017年在县文化馆的基础上成立了桃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职责涵盖了非遗保护协会的领域。县非保中心多次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省内外各类非遗博览会暨非遗节活动。市级非遗项目“瞿峰米醋”先后受邀参展2020年非遗博览会暨衡阳市第二届非遗节、2021年“非遗过大年”第四届湖南非遗新春博览会。2022年,我县“非遗过大年”宣传片——《桃江关于“年”的记忆》,由省文化厅非遗处报送到文化和旅游部,并在其官网上进行了展播,刷新了我省在此项工作上的零记录。后续,若有民间组织自发成立非遗保护协会,我局将积极予以支持,加大业务指导。

  衷心感谢您对文化旅游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桃江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024年5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